武汉大学图书馆事件可以说是越闹越大了,其实早在事件升级的中期,就已经有专业人士隐晦的表示:一件事闹的太大不是什么好事!如今随着该事件的进一步升级,也印证了这一说法。
如果杨某媛明白什么叫“适可而止”的话,她的硕士论文也不会被网友扒出存在严重问题,包括数据造假、引用不规范甚至编造法律条文等一系列学术不端行为均被扒出。
如今,她的这篇题为《中印生育行为影响家庭暴力的经济学分析》的硕士论文,下载量高达已经突破了6万次,位居武大论文下载榜第二位,且是前十名中唯一的硕士论文,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了这次声讨杨某媛学术不端的行动中,就连何教授也忍不住发飙了。
武大事件升级!何教授发飙:拒绝审稿和招收武大学生
回顾该事件的核心,足以用一起“误会”来形容,其实只要解释清楚了,双方都各退一步,彼此诚恳的道个歉,这件事也就过去了,可杨某媛作为学姐,偏偏要不依不饶,把这起误会升级到了诬告的高度。
而这次“闹大”不仅伤害了学弟肖某和她的家人,也影响了母校武大的声誉,但不可否认的是,武大在这起风波中的确做了错误的决策,在没有调查清楚的情况下,就给予了肖某记过的处分。
而直到杨某媛败诉,这则本就不该存在的处分还没有被撤销,事件升级后,从一次小误会变成了武汉大学的声誉保卫战,再到如今杨某媛的论文被扒、大批武大学子论文被指存在问题,武大的教育质量也面临着质疑和挑战。
如今,就连清华大学的何教授也在网上发声,强硬表态收获了一致好评,这位这位学术界重量级人物公开宣称:“若武汉大学不撤回对肖同学的处分决定,我将不再为武大审稿,也不再招收武大毕业生!”
尽管有网友质疑,这种集体惩罚式的做法是否公平,但更多网友还是认可何教授的做法,认为他的慷慨陈词是对学术公正的坚守,一篇存在如此多问题的论文,为何能顺利通过答辩并获得学位?这个疑问,无疑是对武大学术监管机制的声讨。
当小误会被闹大,这起事件的高度也不再是简单的“学姐和学弟发生误会”那么简单了,而是上升到了学术伦理的角度。
站在学术伦理的角度来看,杨某媛论文中的问题绝非小事,学术造假、数据篡改、引用不规范等行为严重违背了学术诚信原则,损害了学术界的基本信任,而这样一篇问题重重的论文能够顺利武汉大学的审核机制,才是武大当前面临的最大危机。
大学之道在于求真,武大需要拿出更多的勇气和诚意
大学之道在于求真,而武汉大学在这起风波中,却选择了维护所谓“学校声誉”而非直面问题、追求真相,这还是高校应有的学术精神吗?如果一所学校连真相都不敢面对,又如何培养出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道德勇气的优秀人才呢?
而何教授的做法,是对学术界公平正义的坚守与渴望,在学术评价体系中,同行评议是重要环节,若评审人失去对某一机构的基本信任,毫无疑问会对该机构的学术发展产生深远影响。
一所高校的学术声誉建立需要长期的积累,而毁于一旦却往往只需一时的决策失误。从何教授的仗义执言,再到部分企业已经开始拒绝录用武汉大学的毕业生,一切的一切都在为武大敲响最后的警钟——直面真相的勇气,从来都不会晚,与其一直逃避,不如不破不立。
武汉大学的美誉来之不易,要想重建公众信任,校方需要拿出更多的勇气和诚意,这包括对事件进行彻底调查、公开透明地发布调查结果、对相关责任人进行问责,以及建立更为完善的学术监督和危机应对机制,只有这样,才能真正维护学校的长远声誉。
大学之道,在明明德,在亲民,在止于至善,只有回归教育的本质,武汉大学方能走出当前的困境,迎来更加光明的未来。
(所有图片均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)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网易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Notice: The content above (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)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,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