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月份,2024年度审计工作报告公布,其中关于养老保险基金的审计情况有这么一段话:
本次关于养老保险基金重点审计了25省企业职工、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4.14万亿元,发现各类问题金额601.61亿元。
其中,414.08亿元被挤占挪用或骗取套取。
审计报告指出:13省将406.26亿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等,挪用于“三保”支出、偿还政府债务等。
下个月,社保新规要落地了。
以前,员工不想缴纳社保,跟企业签订个放弃社保缴纳协议,就可以不缴纳,公司给员工补点工资,员工最终到手也能多个千把块。
现在最高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明确指出:
自9月1日起,所有用人单位都必须给员工缴纳社保,任何放弃缴纳社保的协议和承诺,不管是劳动者提的还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商量好的,一律都是无效的。
司法解释进一步规定:
劳动者以用人单位未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为由解除劳动合同,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的,人民法院依法予以支持。
最高法亲自站台,要求企业“强制”缴纳社保,看起来是保障了所有劳动者的权益,但背后一个核心的原因便是:
现在的年轻人,不愿意缴纳社保了,社保基金钱不够用了。
年轻人为什么都不愿意交社保呢?前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曾经点明:
这不是年轻人的问题,是社保“现收现付制”的制度设计问题。
由于时代的因素,目前的退休老人,当年是并没有“实缴社保”的,因为那个时候的社保制度尚未建立,但他们现在却领到了养老金。
而现在年轻人缴纳的社保,只有4成进入个人账户,以供自己未来使用,剩余的6成在当年就进入了“统筹”,发给了现在的退休老人。
等到当代缴纳社保的年轻人退休之后,他们每个月领的养老金,也将由那个时候的年轻人去缴费。
也就是说,当年老人没缴纳的那一笔社保,导致中国社保账户上永远存在一笔历史性的亏空,只能依靠一代一代的代际转移来填补。
但不少正在领取养老金的老人,对此却颇为敏感,他们难以接受自己正在被现在年轻人“供养”的这个事实。
当然,他们反驳也有道理,他们会觉得:我们年轻时为国家和建设做出了贡献,那时工资低、条件艰苦,也没有社保制度,所以现在的养老金是我们应得的。
然而,他们忽略了,那是国家欠他们的历史账,并非现在这一代年轻人欠他们的。
还有的老人会说,老人多拿养老金,不是正好帮年轻人养孩子吗?殊途同归,左兜进右兜,又有什么可计较的呢?
这种人其实更气人。因为他们不知道,很多年轻人的父母生活在农村,根本拿不到多少养老金。这些年轻人交的社保,很大一部分是在给城里人、给别人的父母养老。
更令人难以平衡的是,作为“现收现付制”的既得利益群体,部分城市退休老人的养老金,甚至比现在正在工作的年轻人的工资还高出一截。
相应的,当下的年轻人或中年人,就成了现行制度设计下的利益受损群体。
基于以上两点——一是当前经济压力大,不缴社保到手工资能多些;二是对社保制度可持续性的担忧,怀疑自己老了能否拿到足额退休金——所以,很多人想能不缴就不缴。
然而,社保新规出台之后,意味着即使双方私下达成一致,如果员工反手举报,公司仍需承担补缴和赔偿的责任。
那么,为了合规,公司必须得按时按点给员工缴纳社保。
以目前的经济及就业环境来看,强制社保的规定势必会带来员工的进一步降薪。
降薪后不仅降低了社保缴费基础,还能用员工降薪省下来的成本是缴社保,终归是打工人扛下了所有。
另外,对于小微企业,如果要给员工交齐社保,可能会面临很大的财务压力。
像制造业、餐饮业这些劳动密集型企业,人力成本占比去到了40%-60%,社保负担比税负要高得多。
那怎么办呢?只能裁员,小企业变成夫妻店,忙不过来找亲戚或兼职,日结的那种。
而对于打工人来说,未来的就业和收入环境,无疑会更加艰难。
分享一条小编看到的振聋发聩的评论:
你们一定要交啊!我爸9000一个月,我妈6000,他们刚退休,我在家啃老。
这条看似戏谑的评论,尖锐地刺穿了问题的核心,但咱不能明说!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网易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Notice: The content above (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)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,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.